少女偶像到底需不需要“实力”?从杨超越谈起
[2018/06/12]
分享人:德澜
分类:生活休闲

继王菊之后,杨超越成为了少女偶像选秀节目《创造101》的新一任话题王。如果说王菊的爆红还只是划分出了为其疯狂的“菊内人”和不明就里的“菊外人”,杨超越引发的舆论则要血雨腥风得多。从上上周“56进36”淘汰赛中以“低实力、高人气”逆袭,跻身点赞榜第二位,到上周第三次公演酿成“车祸现场”,这个还不到20岁的女孩遭到了巨大的非议,讨厌她的网友甚至在微博上发起了“实名diss杨超越”的话题,其中一些谩骂的声音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

杨超越是谁?她出身于江苏省盐城市一个小县城的单亲家庭,她在《创造101》首次出场自我介绍时,就说自己是“村花”、“全村的骄傲”。她很小就离开家独自在外闯荡,做过很多份工作,为了2000元的通告费加入女团。其天真憨直的表现被导师罗志祥赞为“有观众缘”,于是唱跳实力堪忧的她被“破格”分入C班(一共分为A、B、C、D、F五个班)。

“村花”杨超越

在第二次分班考核中,记不住舞蹈动作也完全不会唱歌的杨超越还是没有逃过被降入F班的命运,表演结束后她在镜头前崩溃大哭的样子,也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没实力,就会哭”的负面印象。当比赛进入第二阶段,即观众投票决定选手的班级和排位的阶段,杨超越的“观众缘”就轻而易举地帮她实现了逆袭,同时也给她招来了很多黑粉。在黑粉看来,杨超越就是长得美、能力差又不努力的“心机女”,仅靠卖笑、卖萌、卖惨就获得高人气,对其他勤奋又有实力的选手不公平。

所谓的“女权视角”正是在这时介入对杨超越的讨论的。在王菊爆红的一周,杨超越被树为王菊的反面,一个男权社会的乞食者,一个“反女权”icon。例如情感博主顾硬硬就称杨超越由内到外都符合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成年女性长了一张婴儿的脸,看上去一问三不知,低能低智感很重”,这一标准是“有钱并喜欢用钱说话的男性来定义的,而不是有品位、有平等意识的其他什么人”。在顾硬硬看来,杨超越及其女粉所代表的,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我驯化”,她们“主动将自己放在男性的打量和注视之下,全盘拥护他们对女性美的定义,积极地用乖巧、甜美、可爱甚至是蠢萌来取悦他们”。

“独立、能干、关爱、优雅”是王菊毕业的上海市女三中校训

这一论调的问题在于,《创造101》中,不乏长相甜美、甚至带有明显“二次元”属性的选手,而作为一群想要成为少女偶像的年轻女孩,取悦粉丝、调动粉丝本身就是她们的日常工作和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技能(在这点上偶像男团也是一样的)。如果这算是一种女性的“自我驯化”,那打击的范围远远不止杨超越,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可以被扣上这顶帽子。两位已经在韩国做过练习生、出过道的选手更是如此,她们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被偶像工业规训过的痕迹。换言之,如果要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美——更准确的说是对女性的性(sexuality)——的规制角度进行批判的话,那批判的对象不应该是杨超越,也不应该是所有的参赛选手,而是偶像工业本身。

杨超越和其他同样面容姣好、走甜美可爱路线的选手唯一的区别在于,她的唱跳实力的确不行。事实上,杨超越之所以被diss,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被认为是那类利用自身的性别优势破坏公平竞争规则的人。许多网友在看杨超越时,不自觉代入的,是职场上那类凭借美貌和娇嗔获得男上司格外青睐的“无能者”,“没有实力”成了她最致命的弱点,也是最难洗白的一点。一些粉丝试图用“她已经很努力了”或者“你们知道她出身底层一路走来多不容易吗”之类的理由来为她“洗白”,随即招致了“努力了北大清华就会给你发录取通知书吗”、“弱就有理,弱就可以破坏规则吗?”等更加激烈的反驳。

其实仔细想想,《创造101》并不是《中国好声音》或者《这就是街舞》这类选拔专业的歌手或舞者的节目,决定最后谁能成团出道的,并不是选手的唱跳实力,而是观众的喜爱。《创造101》的主题曲中也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你越喜爱,我越可爱”。这本身就是一场凭借惹人喜爱就能获得一切的比赛,唱跳俱佳是赢得喜爱一种方式,废柴蠢萌是另一种方式,只是在同样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不同人的不同策略而已。选拔少女偶像的规则,和生活中大多数女性所面临的职场规则是不同的,前者是以吸引力和关注度作为KPI的行业。尽管努力、实力在任何行业都不是坏事,都是加分项,但努力和实力并不等于被喜爱也是这个世界必须被承认的基本事实之一。

杨超越第一场公演

粉丝之间的撕逼本来就是饭圈的日常,但这次《创造101》的两位话题人物王菊和杨超越却将战火引向了饭圈之外,尤其是杨超越,社会普遍的焦虑、戾气和价值的撕裂都通过她释放出来,性别和阶级两个最大的议题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完美的着力点,这一切共同造就了一个能量巨大的舆论场,各种各样的言论、情绪都被吸纳进来。其中包括压力和诱惑夹击下的职场女性的极度焦虑,包括对底层的恶意和污名,也包括自由市场主义对公平的狭隘定义下慕强凌弱的集体意识。在这里,杨超越是精英女权主义的敌人,是处心积虑向上爬的“凤凰女”,是实践着“我弱我有理”的弱者,人们将自己心中那个使之焦虑的大他者通通投射在她身上。但事实上,她只是一个因漂亮可爱而被一部分人喜爱的女孩子(不喜欢甚至非常讨厌她的人也大有人在),是尚不成熟的偶像工业中诞生出的一个幸运儿。

对于杨超越的讨论难免陷入这样的困局,当人们以战斗状态忙不迭地跟一切人在一切维度上辩论的时候,恰恰在离题越来越远。而其中真正有效的问题或许是:在中国这个偶像工业尚不成熟,以年轻女性为消费主体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杨超越这样的偶像?她的高人气又意味着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了粉丝文化研究者王斐,在王斐看来,杨超越是在中国缺乏一个少女偶像“模板”的情况下,野蛮生长出的一朵奇葩。

没有被偶像工业规训过,可能是人们不喜欢她的原因

界面文化:对于杨超越这样的少女偶像来说,有没有唱跳实力是不是真的重要?

王斐:粉丝对偶像索取的是一种想象性的亲密关系,唱跳表演只是提供这种亲密关系想象的素材之一,表演本身好不好并不重要。

界面文化:假如杨超越真的成团出道了,但唱跳水准和其他队员差距很大,这会成为一个问题吗?

王斐:肯定会成为问题,所以她其实不太适合作为女团成员出道,但这是她自身事业规划的策略性问题,和“偶像需不需要实力”这个话题没有本质的关系。

杨超越

界面文化: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唱跳偶像团体的成员,杨超越是不合格的,但单纯作为一个偶像来说,其实她已经合格了?

王斐:是的。偶像的工作目标就是让人喜欢,从这一点来看,她已经很合格了,只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喜欢她就够了。但女团总还是要考虑跳舞跳不跳得齐这种问题,这个是经纪公司和偶像工业需要操心的问题,不需要观众操心。女团强调业务水平和努力,很多时候是一种话术,或者是相互攻讦的武器。

界面文化:中国版的《创造101》会出现王菊、杨超越这类不符合日韩女团标准的选手,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吗?在偶像工业体系更成熟的国家,是不是不会出现这种“异类”?

王斐:《偶像练习生》选出的男团成员其实也没有太高的唱跳实力,但确实是非常整齐划一的韩系偶像风格;《创造101》中的女孩却百花齐放,什么风格都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界面文化:是不是因为《创造101》的受众也主要是女生?

王斐: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日本偶像工业在1970年代开始萌芽的时候,最早投身追星事业的是一群男生,那时候学运刚刚结束,一批年轻人理想失落,精力无处发泄,所以跑去追星。当时的偶像女团candies的粉丝后援会就取名“全can联”,和学运领导组织“全学联”非常近似。这种消费习惯延续了三代人,追星在日本青年男性那里已经成为一种被充分接受的生活方式,例如东京秋叶原周边就有一批常住在那里、租一间小公寓、打零工天天看AKB公演的男粉。SNH(上海丝芭文化打造的中国女团)当然也有这样的男粉,但在中国,这种生活方式还是新鲜事物,公众对此的接受度也没有那么高。加之日本是一个高收入国家,相对富裕,相比中国年轻人,日本的年轻人更有资本来选择这种生活。这一固定的消费群意味着消费者的诉求会越来越明晰,这也是日系偶像的风格辨识度这么高的原因。这种固定的消费群和消费习惯都是中国目前所不具备的。

AKB48位于东京秋叶原的剧场

界面文化:所以意思是说,中国少女偶像团体的消费群构成会相对复杂,男女都有,各个年龄层的人也都有?

王斐:是的,构成很复杂,这种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诉求也不很统一,《创造101》人气选手的百花齐放就是一个例子。我猜测杨超越的粉丝中应该有很多直男,而且是此前并没有追女团经验的直男,而王菊的粉丝里则有很多LGBT人士。而男团的粉丝(如《偶像练习生》中男选手的粉丝)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培养,已经基本固定了。

大塚英志在《“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里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少女偶像的身体是“男性数据库化的欲望”的化身。也就是说,日系少女偶像所呈现出的风格是由一大批男性粉丝的数据库化的欲望召唤出来的。中国偶像女团的问题在于,这样一种欲望还没有以具体消费行为的形式呈现出来,偶像工业也无法捕捉和回应这种欲望,以至于他们也不知道该把女团往哪个方向包装。《创造101》的问题正在于缺乏一个少女偶像的“模板”,杨超越就是在这个缝隙里冒出来的一朵奇葩,相比之下,《偶像练习生》的思路就比较明确了。

界面文化:这种男性的数据库化的欲望,是自发的吗,还是被偶像工业形塑出来的?

王斐:是双方协商出来的,背后还有日本御宅文化的脉络。《“御宅族”的精神史》中提到的手冢治虫创作的漫画女性人物就是一个例子,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御宅族的性冲动和真实的女性身体是无关的。而日本偶像女团就是在悖离了真实的女性身体的前提下,重塑了自己的身体。韩系女团也差不多是这一逻辑,但《创造101》并不给人这种感觉,杨超越是没有被这套逻辑规训过的,虽然也并不是不能被规训的。

《“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
大塚英志 著  周以量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界面文化:所以网络上对杨超越的攻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没有被规训过?

王斐:是的。我认为她没有被偶像工业规训过可能才是一些女生不喜欢她的真正原因。像孟美岐、吴宣仪这类被规训过的女爱豆,还是可以赢得女粉丝的喜爱的,SNH也有很多女粉。

界面文化:也就是说,偶像工业的规训也包括避免引起同性的恶意?

王斐:偶像工业的规训的总目标是“尽量让更多的人喜欢你”。

界面文化:女粉在《创造101》这样的节目中希望获得的是什么呢?也是一种想象性的亲密关系吗?

王斐:亲密关系包括很多种,母女关系也是亲密关系的一种,姐妹关系和“伪les”关系也是。比如,《创造101》有很多称选手为女儿的妈妈粉,再比如超女时期有很多女粉让自己的丈夫模仿李宇春的举止动作,现在也有很多流量女明星通过卖“老公”、“总攻”的人设来吸引女粉。不过LGBT群体在王菊身上获得的还是自我认同,一些女粉从励志人设的选手身上也可能获得一些自我认同,但更多的,还是“救救孩子”、“女儿最棒”、“我愿意为美岐弯”这类话语。

孟美岐被粉丝爱称为“山支大哥”

界面文化:还有一个问题,努力在偶像养成中是不是很重要?似乎很多针对杨超越的批评都是诟病她不努力,不正能量?

王斐:非常重要,没有哪个偶像或者偶像团体是不卖努力人设的,毕竟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可卖的了。女生讨厌杨超越的点花样繁多,但好像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理由就是“偶像失格”,而不努力被认为是“偶像失格”最重要的体现。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界面-思想